校史~新文龙之历史点滴

校史~新文龙之历史点滴
 

郑振中校父之生平
 
郑先生振中,原籍福建永春,早岁肆业厦门大学。嗣奉父命南渡,协助垦植。先生赏谈其时龙引仅有几间聊足蔽风雨之亚答屋,苍然莽然。毒蛇勐兽混处,坎坷小径,卑湿之陋居,每逢海潮上涨,四无人声,但闻猿啼。蕉风椰雨之夕,常对孤灯不寐,而悚于严命,不敢言归。旋任教 Batu Pahat 正修学校,情声多所感触,逐决意献身教育事业。然念及发展华校,必赖经为后盾,而当时又无可语此者,故毅然弃教从商,至星洲经营土产贸易。惟书生不善居贾,迄无以达成初愿,乃复转回龙引,一面以劳力开发山芭,一面致力教育及社会公益事业。
 
龙引最初仅有间私塾,几个学童,当先生倡设学校,初办龙引中华小学时,经济至为拮据,先生领得主办龙引电力之准可证,交由龙引中华公会经营,所有盈利,悉数移作教育经费,如此艰苦支撑者近 10 年,四邻儿童,莫不沾受化雨。 1948 年,筹资 15 万元,兴建新校舍后,益加意整顿,尽量扩充班次,务求不使有 1 儿童失学。
 
1951 年,新 ( 加兰 ) 文 ( 律 ) 龙 ( 引 ) 三区华校统办,先生被推为董事长,创办新文龙中华中学,聘请黄润岳先生主持校政,多方延揽优良教师,不及数年,气象昂然,规模毕具。因曆届毕业成绩特异,至 1953 年,即承马来亚教育部之付托,开办 4 届高师班,造就不少师资,以供应各地中小学之需求。 1957 年春开办高中,俾三区初中毕业生得以就近求学,而远地青年之闻风而来学者,亦与日俱增。 *( 截至 1962 年,计高中毕业者凡 5 班, 189 人,初中毕业者 23 班,凡 867 人,肆业国外大学者凡 50 余人。而小学毕业者则不胜屈指 ) 夫以昔日荒莽之山芭,欲求 1 小学生 1 小商店而不可得,今竞黌舍井然,人烟繁密,商业日盛,使最爾龙引一跃而成为柔佛州之分县,成为教育文化之中心,先生此数 10 年筚路蓝缕,兴教化于蛮貂之邦,其所曆之艰辛,所耗心血,实非言语文学所能记述。
 
先生行宜之最昭然在人心目中而有口皆碑,为俭于自奉,劳於自设,勇于行义。其生平辛勤所收之金钱,用之于教育文化、社会公益、资助亲友、招待宾客者,不可以数计,而其居室简陋、衣食之俭朴,则始终一如农人工人。当建筑新校舍时,先生自驾汽车,往返压平地基,终日挥汗如雨,不以为劳。而经常运载沙土填卑湿纩大之运动场,以及监督工人清理沟,铲除蔓草等,皆视若份内事。至若购置公物及为全校师生服务,而仆仆奔驰于 Batu Pahat 路上,则 10 余年如 1 日,乐此不疲。礼运所谓 “ 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耶稣所谓 “ 我来乃没于人,非以投入。 ” 先生真可当之无愧。
 
新文龙三区,华巫杂处,在日本占领时期及光复之初,因为外力挑拨,不断发生仇杀惨剧居民惶悚不安,咸主武装自卫,受难家属且力谋报复,先生忧心如焚,恆终夜不寐,盖恐仇怨日积,华民将永无宁日,于是力排众议,躬冒危险,只身走访有关人物,示以肝胆,晓以利害;一面对巫族之教育、公益事业,与夫巫族子弟及寡孤独而无数者,一视同仁,劳之,来之,匡之,翼之,不遗余力,积许多岁月之诚信礼让。昔日之猜嫌涣然冰释,乖泪化为祥和,即在马来亚紧急法令时期,此三区亦成为世外桃源,刁斗不惊。此其消弭隐患,造福三区,流风全马,与昔贤管幼安之德化辽东,王阳明之德化龙场驿,吴风之德化高山族,实可后先媲美。
 
先生身负地方重望,备受政府官使与一般民众之尊敬,始终淡然自处,对所有荣誉名位,率皆辞谢不敏,惟以体育、铜乐自娱(先生为体坛健将、铜乐名手 ) 。连任新文龙中学董事长十余年,对学校行政从不过问。而对校长教师之敬重爱护则无微不至。使向之视校长教师若雇员者,丕风一变,学生与家长咸知应尊敬老师,遵守校规,而使教者益勉,学者益勤。凡此皆先生不言之教,以化顽立懦,振民育德于无形也。
 
先生一生尽瘁于发展教育,安定社会,操心虑患,不遑宁处,终以积劳致疾,卧病两月余,于一九六三年三月十五日上午九时分逝世,贤者不寿,闻者莫不兴悲!然先生遗爱在人,遗风在世,先生之精神,莫不可谓不朽、不死矣。
 
道等或谊属乡党,或久托庇庥,亲炙其人,熟问其行。问耗痛悼,不能自己,谨就所知者略述大概。藉志敬仰,用示矜式云尔。

Posted in 新文龙点滴 and tagg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