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龙中华中学简史

新文龙中华中学简史
李清火整理
 
走过六十风雨路
“乡村小镇传薪火三区统筹办中学”
 
1950年代(1950-1959)是新文龙中华中学创办、建校舍发展的时期。
 
 
    1950年,新加兰、文律及龙引三个地区的热心教育人士,认为三区华文小学毕业生众多,有许多的学生因为经济关系,不能到外地升学,实在是一件憾事,因此有创办中学之倡议,得到大家的支持。
 
    当时大家都认为要创办中学,必须先健全三区的小学,并集中三区之人力及财力,才能够办得成功。
 
    1950年底,三区人士成立“新文龙三区华校联合董事会”,推选郑振中出任董事长,拟定1951年三区小学实施统筹统办,并计划1952年才创办中学,后来因为在三区华小毕业生联函请求,催生了新文龙中华中学提前在1951年开办。
 
    当时一起创办中学的三区热心人士有杨仁全、陈清溪、杨哲业、郑双埕、梁汉文、李龙标、颜金钩、欧西朝、欧清添、郑文炊、郑德雨、冯景云、郑守耕、陈锦文、方俊生、杨仁迁、刘其伟、陈致远、郑有紫、林金源、陈华扳、李居起、梁长富、郑章锦、黄吉礼、许益能、陈华奎、符和隆、陈伯义、郑章玉、张来宫、郑奕郊、李凤舟、黄宏祺、王剑声、李江水、蔡尤郡、陈奕槟、陈亚吟、丘彩结、郑铭钟、梁崇珍、张全、蓝添寿、陈金水、颜玉桌、陈清海等人。
 
    新加兰(Senggarang)、文律(Benut)及龙引(Rengit)三个地区各相隔12公里,文律属於笨珍县,新加兰与龙引属於峇株吧辖县,龙引则居三区之中间,当时龙引中华学校董事长郑振中深受三区人士敬重,而龙引中华学校新的校舍刚刚落成,因此决定新文龙中华中学就创办在龙引。
 
    因为这间中学是由三区热心教育人士出钱出力、为三区的华小毕业生而兴办,所以取新加兰(新)、文律(文)、龙引(龙)三区的简称“新文龙”为校名。“新文龙”虽然不是一个地名,却因为“校名”而出名,从此也时常会被人误认作为地名。
 
 
    由於三区华校的统筹统办,三区华校除了成立联合董事会,中小学有共同的校徽即红色的“三圆圈”、蓝色的“三横线”,代表着“三区华校统筹统办”,共同的校训“智仁勇”,以及共同的校歌——“我们是三区华校学生,切莫分新文龙……”。1953年出版的“新文龙华校三年”就是一本集合三区华校的校刊,从中就可以知道三区华社是如何团结一致,统筹统办三区的华校。
 
    新文龙中华中学於1951年正式开学,1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首任董事长为郑振中,聘黄润岳为首任校长,起初只开办初中一年级计2班,学生人数为69名。
 
    新文龙中华中学在1951年1月开学时,也因为龙引涨大水导致校舍四周积水,大水也侵入学校的礼堂,本校因此停课了1个星期。
 
    1953年受教育部委托开办高师班,第一年只有一班学生25人,当年全校共有6班,学生人数为230名。1957年政府开办“日间师训班”后,高师班不再招生。
 
    高师班前后只开办四届共有毕业生108名,计第一届(1954年)29名、第二届(1955年)40名、第三届(1956年)38名、第四届(1957年)41名。这些毕业生都在各华小服务,尤其在柔佛州的华小,还有不少是当华小的校长,他们多数都服务到退休为止。
 
    新文龙中华中学在创办时是和中华学校共用校舍,所以在校门上的左边写上龙引中华学校,右为写着新文龙中华中学,该校地是在1948年向热心人士龙道俊购得,地价为7000令吉,校地有10亩多。学校的主要校舍成“主”字形,即三排共24教室、一座礼堂居中间,礼堂前面凸出部份的楼上为校长室。
 
    首期校舍於1948年底开始建,计一座礼堂、第一排与第二排教室共16间,耗资14万令吉,於1949年4月落成。第二期校舍包括第三排教室、工艺室、校长住宅、教师宿舍、学生宿舍於1953年落成。第三期校舍即建第四排包括二楼的图书馆,分别为中间的藏书室、两旁的2间阅览室,楼下为物理室、化学室、视听室等,并於1957年落成。
 
“坚持不接受改制,以独中维护华教”
 
1960年代(1960一]969)在面对教育部要华校改制,催生了华文独立中学。
 
 
    在60年代初的学生剧增,1960年有学生810名,全校共有19班,1961年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就有5班,可说是学生人数最多的高峰时期,这一年却面对教育部要华校改制的问题困忧,虽然如此,新文龙中华中学坚持不接受改制。
 
    1962年开学日,董事长郑振中在始业式上,庄重严肃向全体师生宣布:新文龙中华中学绝对不改制,本校从此成为“独立中学”,政府也停止津贴,只得自力更生,在困境中肩负起捍卫民族教育的重要使命。
 
    1963年正当朝向这艰难的道路迈进时候,学校创办之一也是首任董事长郑振中於3月15日与世长辞,哲人其萎乎!全校师生都哀悼,为纪念他的办学精神,师生们遵称他为“校父”,每年3月15日为学校的纪念日、放假一天。
 
    1964年底,首任校长黄润岳辞职,1965年颜金钩接任董事长,聘请曾经担任过高师班主任的黄云翔掌校,由於学校的经济欠佳,是年举办庆祝创校15周年纪念游艺会筹款,各方热心人士献购礼券达3万令吉,其中师生与校友献捐近1万令吉。
 
    1966年初,本校经济发生困难,龙引区热心人士发动签名继续认教育捐,筹得1万余令吉稳定本校经济。校内新成立两个课外活动组即舞蹈组与无线电研究班。
 
    1967年:庆祝创校17周年校庆举办游艺会。1968年举办校内运动会,年底黄云翔校长告老荣休。
 
    1969年由校友施锦绣出任董事长,与校内教师组成校务委员会负责校政,董事长施锦绣任校务委会主席、翁享源任秘书代行校长职务,校务委员会成员包括教务、训育及事务主任,是年举行“慈善市”义卖,共筹得3万多令吉。举办第一次校友回校日。
 
“在稳健中求发展,学生有优越表现”
 
1970年代(1970-1979)处在稳健中求发展,学生的人数都在保持在400名左右,但学生在参与校外的一些活动与比赛,都有优越的表现。
 
 
    1970年骋陈延进博士掌校,是年底陈博士离职。1971年颜金钩再出任董事长,聘请该校资深老师高逸群任署理校长,是年庆祝21周年校庆纪念,举行学生成绩展览、同乐会及第二次校友会回校日,并成立新文龙中华中学校友会筹备委员会,产生7人负责筹组校友会。
 
    1972年正式聘高逸群任校长,本校男子羽球队参加由柔佛州董教联合会主办的“全柔独中球类赛”中,夺得冠军宝座。
 
    1974年8月31日举行庆祝创校24周年纪念文娱晚会,并筹得10多万令吉款项。是年4月7日本校的校友会举行成立典礼。
 
    1975年全校学生人数有460位,为70年代中学生人数最多的一年,1976年高校长因病退休,而颜金钩也因年事已高婉拒再连任董事长,1977年由郑振经担任董事长,聘请张光明博士任校长,该年底张博士离职。
 
    1978年聘巫国灿任校长,7月18日庆祝创校28周年校庆纪念举办文娱演出,7月22日参加柔佛州华校董教联合会,在居銮中华中学举办的“全柔独中运动会”中,本校初二学生林淑真夺得女子丙组个人冠军。
 
    1979年3月27日举办华语演讲比赛,5月5日举办国语演讲比赛,5月16日举行庆祝教师节活动,5月19日举办黄语演讲比赛,6月29日举办华语辩论比赛。
 
“发动筹置业基金,奠定下经济基础”
 
1980年代(1980-1989)发动筹募置业基金,并推出学校发展蓝图以重新规划新校舍。
 
 
    1980年开学时的学生人数达472名,为近10年来又一高潮,这一年适逢创校30周年纪念,董事会联合三区社团在8月10日庆祝创校30周年纪念,举办“万人宴”以筹募“置业基金”。在董事长郑振经领导下,董事、工委会成员、全校师生通力合作下,获得本外坡热心华教人士鼎力支持,所筹得的款额超过预定目标,这笔置业基金一直没有动用其本金,从此奠定学校的经济基础。
 
    1981年全校学生发动捐款,由董事会负责一半款项,重铺学校大操场并填土700车。1984年巫国灿校长辞职,1985年聘张长发任校长,张校长在年底辞职,1986年由刘国炽任代校长,是年校庆日举办展览会、义卖会及游艺晚会,是年将原本是红泥的校路全部铺上柏油。
 
    1987年刘国炽出任校长,是年由校友会捐款将图书馆的阅览室装置冷气设备,并征求校友献捐款项添购桌椅,全部费用总计7400余令吉,是年8月30日及31日举行庆祝国庆、校庆暨第二次校友回校日,并举办全国华文独中资料展、义卖会、校友成果展,学校发展蓝图及重新规划的新校舍模型也在会上展出。这一年,由龙引庆中元理事会捐赠的雨盖综合用途停车场全部完成,费用共1万5000令吉。1987年底董事长郑振经婉拒再连任,1988年由许宽柔出任董事长。
 
    1989年初董事会通过征求新文龙三区各港区协理,以协助推动各种事务及发展。今年开设电脑班,高中一年级学生必修,高中二及高中三的学生则可选修。7月31日,由《南洋商报》主办、皇帽啤酒赞助的“十大歌星”首次莅临龙引小镇,为新文龙中华中学筹募科学楼基金举行义演,总共筹得63万余令吉(66万),是年10月底动工兴建,11月23日邀请交通部长拿督林良实医生主持奠基札,部长末克出席,由柔佛州行政议员林时清代表主持,并宣布拨款3万令吉。
 
    9月间由校友会主办的第四届“全柔王佳笃常年纪念杯华语辩论赛”,在本校礼堂举行,获得《南洋商报》赞助全场奖杯。全柔8间华文独中都派队参加,本校学生代表进入季殿军决赛,虽然对垒新山宽柔中学败下阵来,只能夺得殿军、但本校学生李维章却在这场季殿军决赛中赢得最佳辩论员。
 
“大灾烧毁旧校舍,展开重建新校舍”
 
1990年代(1990-1999)新建的科学楼落成,学校发生大火烧毁前座的礼堂与校长楼、以及2排8间课室后,随即展开重建新校舍计划。
 
    1990年6月间,董教总全国独中工委会巡回访问团,在董总主席林晃异率领下,到本校与董事举行交流,当天下午全国独中委会行政部职员,也与本校的教职员进行交流。
 
    7月初新建的科学楼完工,7月21日邀请峇株区国会议员兼公共企业部副部长道勿达哈为科学楼落成主持开幕,由其政治秘书三苏汀代表,并宣布拨款1万5000令吉款项,作为添购科学仪器与化学药品等用途。
 
    8月10及11日轮值主办第11届“柔甲军铜乐队观摩会”,由柔佛州华校董教联合会主席郭全强主持开幕,出席者包括全国董总主席林晃升。同年11月25日举行“千人宴”藉以庆祝创校40周年纪念暨科学楼落成,并筹得13万余令吉。
 
    1991年7月13日,庆祝创校41周年纪念,举办校庆园游会,由《南洋商报》赞助,校友会主办“电脑汉字输入比赛”也在当天举行,参赛者计学生组36名、公开组17名。
 
    1992年举办全柔华文独中华巫诗歌朗诵比赛,是年底许宽柔因年事已高婉拒再任董事长,而刘校长也因健康欠佳呈辞。
 
    1993年由黄起陆董事长,聘郑进进任校长,本届董事会秉承已通过的“重建新校舍”计划,决定发动筹募重建新校舍基金120万令吉,并分阶段完成重建学生宿舍、18间教室及1座综合大礼堂。当年11月8日,由《南洋商报》主办、皇帽啤酒赞助的“十大歌星”,第二次前来为本校举行义演,总共筹得61万令吉重建校舍基金,超过首期筹款目标50万令吉。是年底1座二层楼新学生宿舍完成。
 
    1994年7月16日,校友会配合44周年校庆,举办“协助母校筹募重建校舍基金“千人宴会,总共筹得80万令吉,当时首任校长黄润岳也到来。
 
    1995年郑振经再任董事长,5月16日举办“虎标啤酒筹募华文教育基金演唱会”,共筹得15万令吉款项(宿舍基金),庆祝创校45周年纪念举办三区歌唱比赛,是年10月1日,举行新校舍奠基典礼,以兴建1座三层楼18间教室大楼、1座综合大礼堂,不过在工程尚未进行前,不料在10月5日凌晨约4时30分发生一场大火,造成前座的礼堂与校长楼、以及2排8间课被大火烧毁。
 
    1996年:三层18间课室的新校舍与综合大礼堂在1月底动工兴建,庆祝创校46周年纪念举办义卖会,共筹得2万4370令吉,同时也举办了三区(华小)歌唱比赛以联络情谊。郑进进校长辞职,聘颜清漂掌校。
 
    1997年:年初本校耗资6万令吉添购30台新电脑,4月26日举办“虎标啤酒演唱会”筹募重建新校舍基金,共筹得24万余令吉。7月初一座三层楼18间课室的新校舍与综合大礼堂峻工,重建新校舍两座学生宿舍,总共耗资220万令吉。庆祝创校47周年纪念举办三区中小学华语歌唱比赛、校内三人男子篮球赛及书画讲座会。10月30日本校前任老师、台湾文化大学教授、史地专家王恢赠送一批珍藏的史地书籍二干余册给本校图书馆。11月间举办第一届小五与小六学生“缘系龙中之奇异旅程”生活营。
 
    1998年:三层楼18间课室的新校舍与综合大礼堂正式启用,校长与教师办公室、图书馆、学生课室全部迁入新校舍。2月16日举办中小学联合运动会,9月4日举办全柔独中电脑汉字输入比赛,本校获得团体组第四名。9月5日举办第二届小五与小六学生“缘系龙中之天使丛林”生活营、为期三天两夜。11月26日来自日本的羽黑中学到本校进行学生交流。
 
    1999年:本校电脑室正式上网,庆祝创校49周年纪念,举办三区中小学歌唱比赛,今年耗资20万令吉重建两层楼教师宿舍,楼上为董事会办事处。本校学轮社与学校联合筹得5000余令吉,作为重建振中亭基金。
 
“重建新校舍启用,浴火重生换新章”
 
2000年代(2000-2009)随着新校舍启用后,继续进行学校的软硬体建设。
 
 
    2000年,两层楼的董事会办事处与教师宿舍正式启用。校友会协助母校基金提出全部款项,在原有的旧教师宿舍地段上建学校餐厅。新加兰马弄港台灵宫主办群星演唱会,为本校筹募雨盖综合体育活动中心,共筹得23万令吉。创校50周年纪念,本校举办中小学运动。
 
    2001年董事长郑振经退休,由王利城接任,颜清漂校长离职,聘请苏文忠掌校,校友会捐献的校友餐厅启用。8月9日邀请古来区州议员丘自发校友为为重建振中亭主持动士仪式。11月17日举行庆祝创校50周年金禧纪念,邀请中国四川省青少年艺术特技团义演,共筹得102万令吉教育基金。
 
    2002年,添购15台电脑,成立学生贷学金。7月13日庆祝创校52周纪念举办园游会筹募图书基金及贷学金,筹得4万令吉。当晚校友举行重建振中亭开幕及文娱晚会。兴建雨盖综合体育活动中心,并在9月间完工。
 
    2003年7月19日庆祝创校53周年纪念主办“情牵仲夏之夜”文娱晚会。雨盖综合体育活动中心落成,第7届振中杯(复办)篮球赛得以在新建的雨盖综合体育活动中心举行。
 
    2004年3月5日举办中小学运动会,7月4日校友会主办“柔甲华文独中文艺歌曲歌唱比赛,7月17日庆祝创校54周年纪念举办文娱晚会。在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部长拿督黄家定的政治秘书黄日升的协助下,获得该部门拨款在雨盖综合体育活动中心前面增建1座篮球场。
 
 
    2005年,郑国陛任董事长,3月主办教育讲座会,讲题分别“教育改革”及“辅导工作”,4月主办飞跃校园书展、摄影及书画展,7月庆祝创校55周年纪念举办“乙酉年校庆园游会”,筹得2万余令吉的教学与活动基金。9月举办校庆文娱晚会。
 
    2006年苏文忠校长离职,聘张玉好掌校,1月举办新年挥春比赛,举行体育活动合作计划签约仪式,获得曾明杰先生赞助5万令吉,作为本校3年(2006年至2008年)的体育计划基金。7月本校舞蹈组学生参加由《南洋商报》主办的“飞跃大东方全国独中舞蹈比赛,获得进入全国总决赛。7月15日及16日庆祝创校56周纪念举办文娱晚会。
 
    2007年聘黄集初掌校,本校推动“学校信息化计划”,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设立电脑及语言中心。新加兰永春会馆与三区华团联办千人宴筹得16万令吉华校基金,其中13万8千888令吉捐献给本校。“丹斯里拿督郑福成杯”高尔夫球赛为本校筹得40万令吉电脑及教师培训基金。中国福建省永春县“青年文化交流访问团”到本校与学生进行3天交流会。
 
    2008年3月份全体教师参加由台湾侨务委员会赞助的“创意种子培训班”第12届全柔华文独中球类锦标赛,分别在本校与笨珍培群独中举行,本校举办男女篮球与羽球赛,培群独中举办足球与乒乓赛。8月在学校假期中举办台湾创意教师马来西亚交流会,共有300多位中小学教师参加。
 
    2009年聘请黄信淙掌校,轮值举办“全柔电脑常识比赛”,7月12日举行校庆义卖会,6月26日正式成立家教协会。成立筹委会开始策划在明年(2010年)庆祝创校60周年纪念,筹募“500万令吉置业及发展基金”的工作。这笔置业基金将在校园前端兴建10间2层楼店屋出租。
 
“筹置业发展基金、达以校养校目标”
 
2010年代迈入创校60周年纪念,筹募“500万令吉置业及发展基金”
 
    2010年5月间在哥打丁宜购买82亩园地,耗资293万1974令吉。7月17日(星期六)晚上7时,在峇株吧辖中学路海景宴宾楼,董事会联合家教协会、校友会举办庆祝创校60周年纪念千人宴,以筹募“500万令吉置业及发展基金”,当晚筵开261桌、筹得592万3834令吉。
 
《后记》
 
    2000年是新文龙中华中学创校50周年纪念,当年董事长郑振经曾提起出版“创校50周年纪念特刊,他也征求多位老师与校友的意见,大家都表示非常的赞同。
 
    虽然当时我已经离开董事会,加入《南洋商报》成为专职记者,同时被派到笨珍办事处,负责笨珍县内的采访工作,在休假闲暇时间也常到董事会拜访郑董事长,当时他也曾经向我提起这件事,同时要我协助参与收集资料工作。
 
    只可惜这项计划无法实行,如果当年大家都积极去进行,相信能够收集更多、更完整的资料,因为一旦年代越久,许多资料都会因为一些因素,包括发生不可预测的灾难,如水灾或是火灾,本校就曾在1995年发生火灾,烧毁不少珍贵的文物与资料,有时也会因人事上的变化,流失了一些宝贵资料。
 
    2010年是新文龙中华中学创校60周年纪念,董事会决定出版创校60周年纪念特刊,同时也成立特刊小组展开工作,能够参与这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并与学长们共同为母校尽一力而深感荣幸。
 
    当时也决定将“校父郑振中先生与黄润岳校长纪念集”与“创校60周年纪念特刊”分开成两本。
 
    在收集学校的历史与资料时,首先是从历届校刊或毕业特刊着手,学校最早出版的第一本特刊是“新文龙华校三年”  (1953年出版)、第二本是1954年出版的“新文龙华校毕业特刊”,这两本特刊中有很多学校的大事记,还包括三区华小的及一些地方上的资料,这些当年所记载的资料,都是很珍贵的“历史”。
 
    虽然后来历届的毕业特刊,都能找到一些学校的大事记,但由於有些年代的资料不是很完整,有的毕业特刊只有活动的照片,缺少文字方面的记录,就很难去知道那是一项什么活动。
 
    除了从学校历届的毕业特刊中找,从剪报中也可以找到很多的资料,包括地方上的新闻与学校的新闻,这些新闻都是历史的记录。我本身有整理剪报,但也只是在但任《南洋商报》记者时才开始收集,那是从1975年开始至今,在这之前的剪报就没有了,整理起来难免会有会沧海遗珠。
 
    (完稿於2011年6月25日)
 

Posted in 新文龙点滴 and tagged , .